5月28日,《西安日报》理论版刊发我院王东红副教授文章:《以辩证思维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
原文链接如下: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9-05/28/content_383548.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原文如下: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一定程度上,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着发展理念之争。新发展理念源于伟大实践,又指导伟大实践。其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辩证思维。
一、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识绿色发展理念的地位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之中。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可见,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长期目标与近期举措之中,有着重要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
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支点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2016-2020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逻辑,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立足国内与全球视野的统一、战略性和操作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既相互支撑又各有侧重,有着各自的地位、作用和相对稳定的排序,环环相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首要观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是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浙江余村调研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载入了大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但必须将“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又可辩证统一,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这就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谋求最佳质量和效益。
二、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本质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实践持续探索基础上的发展理论深化。发展理念具有客观性、指导性、开放性,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选择。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文明中的黄色发展和传统工业文明中的黑色发展而言的,是对生态文明中持续发展实现形态的形象概括。就狭义来说,绿色发展就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以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以实现自然资源能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形态。广义的绿色发展则包括了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绿色发展表现为具体的绿色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也是一种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如对自然资源能源生产、生活和生态价值的重视,以及对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的培育。
因此,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不能简单化约为选用以“绿色”名义“包装”的食品、电器、施工、建筑、家具、信贷等,而依赖于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组织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植树活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学习体验绿色发展理念”。每一个公民要学习绿色文化知识,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起,要从娃娃抓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三、从长远与当前的关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
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在于经济中高速增长,更着眼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在目标、对象以及评价尺度、战略举措等方面都不同于增长。绿色发展理念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也不是将“绿色化”作为手段来实现“唯增长”,而是转向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将生态环境影响或风险转移给“他人”或“后人”,而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色发展理念强调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是“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理念,而且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理解、牢固树立和深入实践,贯穿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之中。全党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法治保障、政策支持、核算评价、试点示范、技术创新、广泛借鉴、宣传教育等,这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眼前的发展要求,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既要着力改善民众的现实生活,又要重视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
绿色发展理念不只限于国内价值,也具有世界意义。绿色发展理念不是权宜之计,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有利于为其他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道路和实施发展举措提供中国经验,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力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已有包括2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环境部门在内的近70个外方合作伙伴,成为“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倡议对接的重要载体之一。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讲话中指出:“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审核:张 倩
编辑:李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