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性别:男
民族:汉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中共党史党建
电子邮箱:1976sy08@163.com
二、重要社会或学术兼职
教育部基地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陕西省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 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陕西省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宣讲团成员
江苏省社会史学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政治学会会员
三、讲授课程
本科生:《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专业导引》
硕士生:《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博士生:《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等。
四、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弘扬英模精神研究”(18BKS098),已结题。
2.教育部专项项目:“中外人文交流服务教育对外开放的策略研究”(JWRW20-BS010),已结题。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英模表彰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创新研究”,已结题。
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劳模精神与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研究”(2019ZX07),已结题。
5.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历史影响及现实价值研究”,已结题。
6.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英雄观和英模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已结题。
7.陕西省关工委研究项目:“关工委系统开展新时代青少年《新中国史教育》研究”, 已结题。
8.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大西安智库建设视域下借鉴‘科技镇长团制度’研究”,已结题。
9.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国家话语权中的英模表彰制度研究”(618091202),已结题。
10.江苏省教育厅专项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结题。
五、学术著作及教材
(一)学术著作
1.《中国共产党英模表彰制度研究(1921-1966)》,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独著。
2.《黑白之间: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任侠者》,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独著。
3.《延安时期重要会议》,陕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12月,主编。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十二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主编。
5.《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合著。
六、科研论文
1.《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独著),《求是》2023年第17期。
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外人文交流的挑战与对策》(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0年第3期。
3.《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独著),《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3期。
4.《中共英模表彰制度的肇始及演变》(独著),《党的文献》
2012年第3期。
5.《延安时期劳模表彰运动的实际功效——以吴满有形象的建构及影响为例》(独著),《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2期。
6.《典范教育与新人再造——抗战时期延安边区二流子改造运动再认识》(独著),《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年第2期。
7.《中华苏维埃时期媒体对干部腐败现象的舆论监督——以<红色中华>为论述中心》(独著),《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8.《告别史学的政治情结——从“三年之丧”起源问题谈起》(独著),《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9. 《华夏乎国家乎——试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国家观念》(独著),《兰州学刊》2009年第10期。
10.《毛泽东书信的传播与党对地方实力派的争取(1935-1937)》(第一作者),《新闻与传播研究》2025年第3期。
七、科研获奖
1.2012年10月获得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优秀论文奖(由中国社科院及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等联合举办)。
2.2021年11月获得202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八、教学成果
1.2023年,讲授课程《中国共产党历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三)。
2.2025年,主持《延安精神润心田 红色基因再传承:基于延安时期党史课程群对于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师范大学2025年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
3.2019年6月获得陕西师范大学2019届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
4.2020年7月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文科组第一名)。
5.2021年1月获得第三届陕西高校课堂创新大赛(本科)二等奖。
6.2021年6月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红烛杯”第十二届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7.2021年12月获得陕西省“百年献礼庆华诞 学好四史书青春”大学生书写党史故事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