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发声 >> 正文
《陕西日报》:用奋斗点亮跨越时空的青春初心
发布时间:2018-06-23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梁家河》一书5月2日在西安首发,我代表学校参加了首发仪式,感受到了《梁家河》带给我们的巨大精神力量,并在日后不断的学习与感悟中找寻那跨越时空的青春初心。

我们要学习宣传《梁家河》,不忘青春初心,做新思想的忠实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青年学子,需要我们拿出青春力量与时代一同奋进。青年习近平在田间地头埋头苦干,带着乡亲们打坝造田,用磨出血泡的双手和赤脚泡在冰水里的坚韧,换来了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和粮食亩产翻番,换来了好日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一直蕴含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里。大学校园虽没有田间地头,但有实验室的百折不挠、图书馆的孜孜以求、科学研究的字斟句酌,更需要我们戒骄戒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象牙塔里的青春诗篇同样需要梁家河大学问来灌溉和发芽。我们的新时代不仅表现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更体现为一种古老文明的浴火重生,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展现出更强大、更具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我们要弘扬梁家河大学问,做新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们要学习宣传《梁家河》,坚定理想信念,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和际遇机缘,我们要认清自身使命,勇担时代重任。青年习近平在劳动之余从书中汲取丰富营养,而书本之外的火热实践也是追求真理的沃土,那经过精确计算、细致勘查后打制的坝地至今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青年榜样习近平的光辉形象在我脑海中愈加清晰,使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将“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负起来。而我校的马列理论读书社正是将“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社训,同样,我的大学四年读书社则一直伴随着我。1987年,9名师大学子带着“在学习科学理论中找答案、解困惑、寻出路”的初心,建立了我校第一个马列读书小组。一代代马列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持30年如一日地捧读马列经典、追求科学真理,将时代赋予的使命牢记在心,这与梁家河大学问高度契合。在新时代的条件下,马列理论读书社一直坚持开展理论学习、主题论坛等活动,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弘扬梁家河大学问,更加增强我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恒心和决心,成长为新思想的模范践行者。

我们要学习宣传《梁家河》,讲好时代故事,做新思想的广泛传播者。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源头上学好其思想的光辉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可见梁家河大学问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内涵上的传承和辉映。目前,我校正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发青春之声,唱时代之音,讲好青年人“心中的十九大”和新思想。我也有幸成为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将于今年9月奔赴基层支教,我期待这一年历练可以让我同这片土地贴得更近,亲身感受中国广袤农村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为基层实实在在做一些事。作为青年一代,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体悟和践行为民造福的初心,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在磨砺中成长,在实干中坚定理想信念。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唯有把梁家河大学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奋斗点亮跨越时空的青春初心,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才能真正托举起自己的青春梦想,续写好新时代新青年的动人故事!

原载于《陕西日报》2018年6月22日第四版,原文链接如下:

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0622/html/page_03_content_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