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返乡青年群体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关注返乡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既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项目立足师范教育的特色优势,充分开发各种资源,团队成员将走进乡村,在田野中调研;走进农家,在访谈中收获。通过实际调查,科学分析,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多维度培养师范人才的目标。
一、实践主题
走进乡村,走向未来——返乡青年心态变化与调试调研
二、实践安排
1.实践方式:本项目调研实践原则上采取线下的实践方式,团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地进行协调。如遇特殊情况无法联系到访谈对象(访谈对象范围、名单在培训时安排),团队可自行搜寻符合条件的调研对象,相关任务不变。原则上在2022年暑期(7-8月)完成。
2.实践地点:各组建队伍重点在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青海省、甘肃省和河南省内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调研实践。
三、实践内容
深入乡村企业,走进田间地头,发挥专业所学,在与返乡青年的沟通中获取信息,挖掘资源。同时需要了解当地的具体政策、返乡青年的生存状态,如实调查,客观记录。在实践中有所成长,用脚步丈量土地。具体任务如下:
日期 |
实践内容 |
第1天 |
制定调研和实践计划、分配任务 |
第2天至第6天 |
精确定位访谈对象,取得联系。商议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
第7天至第17天 |
结合实际开展线下访谈和调研,收集数据。如在访谈过程中遇到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亦可进行调研。 |
第18天至第28天 |
汇总、分析访谈资料,整理照片、录音、视频等,撰写调研报告。 |
四、招募人数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现面向全院招募团队成员70人。其中陕西省10人(跟随项目负责人于一周内线下完成访谈任务)、贵州省6人、内蒙古自治区6人、广西壮族自治区6人、云南省6人、重庆市6人、河南省6人、宁夏回族自治区6人、四川省6人、青海省6人、甘肃省6人。(要求:生源所在省份需要与调研地一致)
五、招募要求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传承弘扬“西部红烛精神”,愿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2.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均可。招募时优先考虑熟悉当地方言和风俗文化、具有实践调研经验的同学。
3.能够发挥专业所长,认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念和价值,注重团队合作、沟通,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六、实践安排
1.征集阶段(6月23日至7月10日)
有报名意愿的同学应下载并填写附件,在7月8日12:00前提交电子版申请表至1784070683@qq.com。
2.评审阶段(7月10日至7月14日)
在学院项目初审推荐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联合组织评审、确定参加项目的学生。
3.培训阶段(7月18日)
入选成员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关内容培训,做好社会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4.实施阶段(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根据方案开展实践活动,项目成员应密切与省负责人联系汇报项目进程及安全状况。
5.总结阶段(8月底至9月初)
各调研团队提交实践成果后,学院将会根据其具体调研情况评选出“优秀个人”,为全体参与成员提供社会实践证明及志愿服务时间。
七、预期成果
1.各调研团队应提交全程采访稿及录音,整理汇编为口述史。
2.每个调研团队应提供至少30张调研图片和2-3分钟短视频。
3.调研结束后各团队应根据手记形成访谈心得体会。最终,所有材料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各省负责人邮箱。(具体要求将结合培训进行说明)
项目联系人:曹同学:18239296386、李同学:18653292919
附件:“走进乡村,走向未来——返乡青年心态变化与调试”项目个人报名表.docx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2022年6月22日